top of page
搜尋
  • theonlyfrank

春茶做香,冬茶做水

「春茶做香,冬茶做水」有沒有道理?夏秋做不了好茶嗎?


上圖應為春茶, 待冬季尾聲 寒流離開, 霜水退去, 而氣溫因春天的腳步慢慢走近. 嫩芽才會隨著茶樹的甦醒 輕柔的冒出頭來.



喝茶的人常常講究喝春茶或冬茶,認為只有春、冬兩季產的茶質量才高,於是有了「春茶做香,冬茶做水」的說法,似乎其它季節的茶都不值一品。

但是否真的只有春、冬兩季才有好茶?

季節對茶葉的影響到底有多大呢?


「春茶做香」的原因


立春時節,各地氣溫逐漸開始回升。平均氣溫較高的南方茶區,茶芽率先萌動。

之後隨著氣溫進一步回升,平均氣溫較低的北部茶區和高山茶區,茶芽也紛紛冒出頭來。


冬季休眠期的茶樹,茶芽因為低溫而不萌發,葉子光合作用所產生的糖類因此大量累積在茶樹體內。等到春季氣溫回升,茶樹便大量萌芽,所以春季是一年之中茶葉量產最豐盛的季節。

春季,溫度較低、日照較緩和、濕度相對較高,有利於茶樹蛋白質和胺基酸類的合成。

但低溫及短日照的生長條件,也使得茶樹中多酚類物質含量減少,所以香氣較低。


春茶採收時,產區會依循氣溫回升早晚的順序依次採摘。傳統茶區在節氣進入立夏之前,春茶的採收算是告一段落。

但中部及北部海拔高度接近2000米的茶區,到此時才真正進入了產季高峰,一直要到陰曆五月底六月初,才算正式結束春茶季。


「春茶做香」是茶區常聽到的行話,從氣候對茶樹內含物質的影響來看確實有幾分道理。


春季,茶葉可溶物中的胺基酸與糖類含量較高,茶湯相對甘甜。但低溫與短日照,不利於香氣物質的形成,因此春茶的製作,重點在於提升香氣。


夏秋適宜製作發酵度高的茶


夏秋茶在消費者眼裡,往往質量較春冬茶低劣,其實未必盡然。春茶採收後,到了立夏,氣溫較溫暖的茶區,就可採收頭水夏茶。在立秋之前,還可以採收第二次夏茶。

長日照與高溫的生長環境會促進茶葉內多酚物質的合成,胺基酸含量雖然不比春茶豐富,但有利於香氣物質的合成。


夏季的茶青,如果製作得當,反而能做出別具風味的茶湯。盛名滿天下的白毫烏龍,質量最好的產季就在初夏。夏秋茶製作時,因為苦澀的多酚類物質含量較高,若製成發酵度偏低的茶,則茶湯刺激性太強,不適合多飲。但若是製成發酵度較高的烏龍茶,不管是白毫烏龍或番莊烏龍,都有絕佳的香氣與滋味表現。




「冬茶做水」的原因


茶農習慣將一年中最後一次的收成稱為「冬茶」。

在高山茶區,為了避免霜期,冬茶採收必須提早。許多茶區的冬茶,雖然號稱冬茶,實際上生長期仍處於秋天。此時雖然日照時間已經變短,但晝夜溫差大,有利於香氣物質的累積。


冬茶製作時節,氣溫降低,日照縮短,因此茶葉內多酚類物質代謝趨緩,含量減少,胺基酸含量也不如春茶與夏秋茶豐富。

整體而言,冬茶的可溶性物質減少,加上夜晚氣溫驟降,發酵作用難以啟動,因此製作時著重促進多酚類物質的發酵,增加可溶性胺基酸和糖類的含量,這也是「冬茶做水」這一說法的由來。


不同季節的茶葉,因為氣候條件的不同,茶葉內含物質的組成有所區別。

大自然巧妙地賦予了各個季節茶葉不同的個性,並等待制茶人適性而制。如果一股腦將每一季的茶都製作成同一種樣子,那就失去了茶葉的獨特性。


喝茶的人若能夠領略各季節茶的巧妙之處,便可以根據時令買到各具特色的好茶。


摘錄至 每日頭條/苏茶笔记

分類\資訊

時間\2021-07-31



#翠竹軒茶莊#翠竹軒#梨山茶#青心烏龍#烏龍茶#台灣茶#高山茶#青茶#茶#茶健康#健康#茶知識#春茶#冬茶

#cuizhuxuan1996#lishantea#Oolongtea#oolong#taiwantea#tea#teaforhealth#enjoylife#lifestyle#tealover#highaltitudeoolongtea#teaknowledge#springtea#wintertea

6 次查看0 則留言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